2023年7月28日,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要求,主持召开了“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议(人员名单附后),验收组根据《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和指南、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审批部门审批决定等要求对本项目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组现场查阅并核实了本项目配套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情况,经认真研究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项目
建设单位: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内黄兴路东北侧(原企业路)、池州路东南侧(原胜利路)
建设内容: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4220.51平方米,新建1台30m3液氧储罐、1台20m3液氧储罐、2台50m3液氩储罐、1台30m3二氧化碳储罐、1台20m3液氮储罐,配套的液氧、液氩汽化器各2台,充装汇流排各2套,液氮、二氧化碳汽化器各1台,充装汇流排各1套;2台天然气储罐60m3,配套的天然气汽化器4套,CNG充装头40个,LNG充装头3个;2台丙烷储罐50m3,配套充装头4个。新建灌装车间一、灌装车间二、气瓶检测站、办公楼、消防泵房、消防水池、事故池等建构筑物。建成后形成33万瓶/年工业氧气、13.2万瓶/年医用氧气、22万瓶/年液体二氧化碳、23.2万瓶/年氮气、22万瓶/年氩气、22万瓶/年丙烷、1.1万瓶/年液化天然气的产能。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2014年10月,委托苏州科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5年5月,通过铜陵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铜环评﹝2015﹞23号审批。
项目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8月建设完成并投入调试生产,期间由于疫情影响,没有正常生产,2022年8月开始正式生产。
(三)投资情况
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7万元,占总投资0.54%。实际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7万元,占总投资0.34%。
(四)验收范围
本次验收范围为《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铜陵市环境保护局铜环评﹝2015﹞23号审批中明确的全部建设内容。
二、工程变动情况
对照项目环评及批复文件,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及批复内容未发生明显变动,不会导致环境影响发生显著变化,按照《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环评函[2020]688号)的要求,项目未发生重大变动。
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一)废水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园区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前,项目废水经地埋式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后,由胜利河经过顺安河排入长江。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后,项目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接管网排入至钟顺污水处理厂。
(二)废气
本项目不产生工艺废气。
(三)噪声
泵、充装设备等选用低噪设备、优化布局、并采取隔声减振措施,厂房做吸声处理,出入厂区内来往的机动车严格管理,采取车辆进站时减速、禁止鸣笛等措施。
(四)固体废物
1、一般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的固废主要为钢瓶检验工序产生的废瓶阀、铁屑及员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根据同类型同规模项目,估算废瓶阀产生量0.9 t/a、铁屑0.1 t/a,生活垃圾按0.5 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9 t/a。废瓶阀当场销毁,销毁物作为金属资源再利用,经验合格的钢瓶抽真空后待用。铁屑集中收集外售;职工生活垃圾采用袋装收集方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收集后统一处理,本项目产生的固废经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生活垃圾
本项目劳动定员25人,年生产时间300天,产生量按0.5kg/人·d计,则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75 t/a,厂区内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集中外运。
四、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
(一)环保设施处理效率
本项目无环保设施,故不涉及设施处理效率。
(二)污染物排放情况
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的3类标准要求。
五、验收结论
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项目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手续齐全,验收台账较为完备,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基本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了相应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项目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基本符合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合格。
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7月28日
铜陵金澔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pdf